
痘坑的形态也并非千篇一律,主要分为三个形态。滚轮型,宽度约4-5mm,凹陷较浅,边缘呈平滑的坡度,像一个小碟子。使皮肤看起来起伏不平。成因是炎症持续破坏真皮层浅层,导致皮肤与皮下组织发生纤维粘连,牵拉表面下陷。车厢型,边缘垂直陡峭,界限清晰,像一个倒扣的冰淇淋盒或汽车的方形车厢。底部平坦,深度较深。成因是局部组织被严重且快速地摧毁,是较为顽固的一种类型。冰锥型,直径小,但深度很深,像被尖冰锥刺穿一样,可深达真皮深层甚至皮下组织。成因是通常由深部发炎的粉刺发展而来,炎症沿着毛囊单位垂直向下破坏。
痘坑是皮肤真皮层遭受重创后留下的“废墟”。虽然它们是持久的挑战,但现代的医疗技术已经提供了多种有效的“重建方案”.了解它,才能不恐惧它,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战胜之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