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那么挛缩性疤痕是怎么形成的呢?要理解挛缩性疤痕,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皮肤的修复机制。深度损伤是前提,当皮肤遭受到大面积,全层的损伤时,如三度烧伤,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皮肤撕脱,负责再生表皮的表皮干细胞和皮肤附属器被破坏。蛮力修复代替精工再生,由于无法进行原位再生,身体为了快的覆盖暴露的组织,防止感染和体液流失,会启动紧急修复程序,大量的肌成纤维细胞,一种兼具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细胞,被募集到伤口。
持续的收紧过程,这些肌成纤维细胞会像工作中的手一样,持续的有力的收缩,同时沉积杂乱无章的胶原蛋白。这种收缩力,旨在将伤口边缘拉拢,缩小创面。然而,在大型伤口上,这种力量失去了控制。就造成了持续的、过度的收缩,导致疤痕组织本身变得越来越紧、越来越硬,形成一张紧实、缺乏弹性的瘢痕组织。它会像紧身衣一样束缚住下方的组织,并将周围的正常皮肤、甚至关节,向伤口中心拉扯,从而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。
挛缩性疤痕有什么特征和危害呢?与只是凸起的增生性疤痕不同,外观上疤痕组织本身坚硬,紧绷,光亮,可能伴随色素沉着或脱失。核心危害是功能障碍,·关节活动受限,这是常见的危害。发生在颈部、腋下、肘部、膝盖、手指等关节部位的挛缩疤痕,会限制关节的伸展和弯曲,影响行走、举手、抓握等基本动作。器官移位与畸形,发生在面部的挛缩疤痕可能导致眼睑外翻、口角歪斜等,影响表情和功能;发生在颈部的可能导致抬头困难,形成“颏胸粘连”。影响儿童发育,在儿童身上,跨越关节的挛缩疤痕会像一根“短了的绳子”,束缚骨骼的正常生长,导致长期甚至永久性的畸形。伴随症状,由于皮肤紧绷,血运不佳,可能导致局部容易破溃、经久不愈,并伴有慢性的痒痛感。
挛缩性疤痕是身体在应对重大损伤时,一种“好心办坏事”的过度修复结果。它不仅仅是一道难看的印记,也是一个功能性的“枷锁”。认识它的危险性,在受伤初期就采取科学的预防和康复措施,并在形成后积极就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