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干扰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持续的炎症刺激,疤痕修复的本质是炎症驱动下的组织再生。任何导致炎症失控或延长的因素,都会让修复过程跑偏。伤口的感染,细菌在伤口内滋生,身体的免疫系统会与之展开一场持久战。这场战斗会持续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,反复刺激成纤维细胞,导致其过度生产胶原蛋白。结果就是疤痕红,肿,硬,凸,形成增生性疤痕。异物的残留,灰尘,沙砾,玻璃纤维等异物残留在伤口内,会被身体识别为敌人。为了包裹和隔离这些异物,炎症反应会持续存在,同样会刺激疤痕增生。
皮肤存在自然的张力,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始终在与这种力量对抗。伤口张力与伤口部位,位于关节、胸前、肩背等高张力部位的伤口,或与皮肤张力线垂直的伤口,在愈合时会持续受到牵拉。身体为了对抗这种撕扯,会“加固”疤痕,沉积多、而坚韧的胶原纤维,导致疤痕变宽、凸起。摩擦与压迫,新生疤痕组织非常脆弱。粗糙衣物的反复摩擦或持续的压迫,会破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上皮细胞,造成微损伤,诱发炎症,阻碍愈合。
环境与行为因素,紫外线辐射,新生疤痕组织缺乏黑色素细胞的保护,对紫外线很敏感。紫外线会直接损伤细胞,诱发炎症,并强烈刺激黑色素细胞,导致疤痕出现色素沉着,变得又黑又紫,愈加醒目。营养不良,蛋白质,维生素c,锌等是胶原合成和细胞再生的重要原料。缺乏这些营养素,修复工程会“偷工减料”,导致愈合延迟。不当的处理方式,使用刺激性的消毒剂反复涂抹伤口,会破坏新生的肉芽组织。过早撕掉结痂,等同于人为造成二次伤害。缺乏早期的干预,在疤痕的成熟期,未能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疤痕产品,可能会错失软化疤痕,抑制增生的时机。
理想的疤痕修复,需要我们像呵护一株幼苗一样,为其扫除所有外在威胁。疤痕是身体的“创伤答卷”,而这些外在因素,就是得分的重要评判标准。通过主动和科学的管理,我们有能力在这张答卷上,写下理想的答案。
